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特稿

  • 江南海疆诗路空间图景初构——以嵊泗列岛诗路为中心

    程继红;丁高理;

    嵊泗列岛乃江南海疆核心区域,以其地处中国万里海疆的黄金中段和长江入海口,成为江南海道交通枢纽。汉唐以来,中国边疆诗路文化发达,既有绵延不绝的陆疆诗路,也有浩瀚万里的海疆诗路。海疆诗路中,以嵊泗列岛为中心的江南海疆诗路空间图景,体现了鲜明的域外指向、岛际链接和渔场共享等特征,从而与太湖、长江、松江、运河以及众多市镇组成诗路网络,共同建构了发达的江南诗路文化体系。但长期以来,江南海疆诗路处于被遮蔽状态,其贡道想象、海岛书写与渔场叙事等,都是一个亟待开拓的诗学世界。

    2024年02期 v.41;No.182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海洋文化研究

  • “科技-产业”双轮驱动下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演变研究

    刘杨;张家燕;

    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经济韧性评价有助于了解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海洋渔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抗压恢复能力、结构调整能力和科技转型能力三个维度构建韧性评价体系,分析我国11个沿海省份2006—2020年海洋渔业经济韧性水平的整体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省(区、市)韧性演变的异质性,最后通过地区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来探究“科技-产业”双轮驱动对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抗压恢复能力得分最低,结构调整能力发展较慢。各地区逐渐向中、高韧性区域发展且区域经济差异逐渐缩小。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渔业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024年02期 v.41;No.182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日本核污水排海海洋生态损害责任的法理性审视及应对策略

    任洪涛;

    日本核污水排海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海洋生态损害的广泛关注与担忧。该行为不但违反了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也反映了日本政府及其东京电力公司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日本核污水排海海洋生态损害责任的归责以及责任主体成为后续事态发展的研究重点。就归责原则而言,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海洋生态损害责任应当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就责任主体认定而言,虽然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应当共同承担核污水排海的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责任,但责任主体实质上归属于日本政府。鉴于核污水对海洋生态损害的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重视推广海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引入预防性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动建立国际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等,以促进全球海洋环境治理转型、维护相关利益国正当海洋权益。

    2024年02期 v.41;No.182 20-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我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时代背景与关键研究问题

    顾波军;徐露伊;崔旺来;田鹏;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是有效解决交叉用海冲突、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海域管理领域的前沿议题。文章从我国当前海域立体分层使用的现实出发,深入阐述当前我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研究脉络,提出我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关键研究问题并凝聚共识,从而为加快探索海洋强国背景下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理论体系、运行规律以及政策保障等重要问题提供理论指引。

    2024年02期 v.41;No.182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马克思哲学的工作世界范式

    李晓元;陈俊文;李昂;

    学界对马克思生活世界范式研究已日趋成熟和深刻,但对其工作世界范式的探讨还是一个新视野,而工作世界是生活世界和人民存在的根基。马克思哲学工作世界范式有其生成的历史逻辑、文本确证和理论呈现,其始于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工作世界和思辨哲学的批判,确证和呈现于马克思哲学的经典文本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而工作共同体是其价值核心,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根本体现,更是人民的本质和根本利益所在。

    2024年02期 v.41;No.182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习近平国土绿化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马文涛;胡建;

    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指导,赓续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国土绿化的智慧,接续福建和浙江工作时期对国土绿化的实践探索,立足于新时代解决国土绿化新旧问题的现实,围绕系统治理、刚性约束、科学绿化、全民义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土绿化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论断,形成了国土绿化的重要系列论述,开辟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新境界,拓展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贡献了保障全球生态安全的新方案。

    2024年02期 v.41;No.182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济学研究

  • 旅游产业集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

    胡卫伟;戚文静;

    旅游产业集聚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有关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外部性问题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旅游产业集聚的视角,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旅游产业集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31个省(区、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差异较大,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分布以“H-H”和“L-L”特征为主,存在极化现象。(2)旅游产业集聚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负向影响效应,旅游产业集聚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时虹吸周边生产要素,降低了邻近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3)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2024年02期 v.41;No.182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知识图谱的企业ESG研究新进展

    张洪鹏;赵芯;王杰阳;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中,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它不但突显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且推动了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方面的协调发展。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取2014—2023年455篇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等多个角度探究国内企业ESG研究的发展轨迹与热点,旨在发现国内研究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丰富国内企业ESG研究的理论内涵,并为实务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2024年02期 v.41;No.182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水平的耦合研究

    梁艳;陈艳;

    文章基于资源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持、社会效益四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发展水平、发展结构、发展质量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测度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水平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增速明显,经济水平呈波动上升,两者具有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异质性,且区域差异较为显著。

    2024年02期 v.41;No.182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外语研究

  • 国内副文本理论引介与批评综论

    聂家伟;

    身处后结构主义浪潮的法国,热奈特在借鉴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副文本这一新的文本理论。副文本理论作为新视角、新方法,为文本分析提供了多维视角,整合了文本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国内对副文本理论的译介较为滞后,也比较混乱,而副文本理论本身亦有诸多罅隙,需要用互文性加以整合。副文本理论具有开放性和实践品性,为批评实践提供了多种可能面向,应加强国内的全面引介。

    2024年02期 v.41;No.182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他者面前的自我反思:爱罗先珂童话鲁迅译本中的形象建构

    于锦涛;

    形象学观照下的翻译研究聚焦于译本中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建构问题。鲁迅在《爱罗先珂童话集》译本中对作者形象进行的变形式阐释,对文本内部指涉生存空间、庸众与先觉者三重形象的描绘统摄在其改造国民性的动机之下。译者希图在他者形象的映射之下帮助国民实现自我形象的认知与国民品性的进阶。译本形象的建构与描绘过程也折射出鲁迅至诚、利他的译者形象。这有利于全面综合地认知鲁迅的翻译活动、客观评定鲁迅译作的历史价值,也能促进翻译研究与形象学的参鉴交织。

    2024年02期 v.41;No.182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概念整合视角下政治语篇中隐喻英译的认知解读及策略研究

    严倩;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在政治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为语料,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对隐喻英译进行认知解读。结果表明:隐喻英译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整合;概念整合翻译网络类型、对应物投射方式与翻译策略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语言及文化心理等多因素引起不同翻译策略选择,并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心理过程。

    2024年02期 v.41;No.182 85-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图书馆学研究

  • 涉农类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对高校科研水平影响的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陈涵巧;

    通过构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国内62所涉农类高校图书馆2015—2021年的面板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对高校科研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文献资源购置费、馆藏纸质文献册数和数据库数量对高校科研水平呈显著的正向影响,馆员核心期刊论文发文数量对高校科研水平也存在一定的贡献度,而开馆时间对高校科研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提出保障图书馆经费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等建议,以助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2024年02期 v.41;No.182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高品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方芳;许魁义;袁素霞;

    文章以舟山市全民阅读推广为例,探讨高品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模式。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国内外阅读推广现状,提出供需对接、标准引领、社会参与等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要素。通过对舟山市全民阅读现状调研,发现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专业性不足、品牌影响力欠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4+1+X”城乡一体化阅读服务网络,建立专业化阅读推广机制,深化阅读品牌建设,加强数智图书馆建设的全民阅读提质增效途径,以期提升舟山市全民阅读服务品质。

    2024年02期 v.41;No.182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