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维·卡隆;王慧;余静;
核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还给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世界各国为了增强其军事实力,相继在大气层、水下和地下开展核试验。基于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各国将海洋视为最佳的核试验场。此外,大量具有放射性的核废物被投入海洋之中,加之各国意外遗落的核动力船只残余,海洋沉积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针对核时代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海洋法律及政策对此做出了回应,从最初的追求利益平衡逐步演变为全面禁止故意将大量放射性物质排入海洋。当然,核材料的特殊性质也给海洋法的制定带来了不同方面的挑战。实际上,对海洋环境的关注点仅停留在禁止核试验上是不够的,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核活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23年05期 v.40;No.17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贺鉴;王筱寒;
当前东亚海洋安全竞争与合作态势并存。美西方在东亚海洋战略博弈加剧、东亚国家间海洋权益竞争激化皆对东亚海洋安全构成了挑战。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共同海洋安全威胁、获取共同海洋经济利益以及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东亚国家已展开海洋安全合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平台机制建设不完善、合作层次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应在中国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蓝色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推动东亚海洋安全关系朝着优态共存、共享安全和利益均衡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共同繁荣与和平稳定目标的实现。
2023年05期 v.40;No.179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付欣;石爱炜;
当前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海洋领域的大国博弈加剧,全球海洋治理既存在理论的困境,也面临实践的挑战。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加速推进都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过程中,中国需要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统摄性的伦理观念,“中和位育”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和谐”“有序”“发展”的优良传统,也具有穿越历史的时代价值,在构建和平海洋环境、建立和谐人海关系、实现共赢外交关系方面引领全球海洋治理朝着安定有序的方向发展,必将对全球海洋治理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2023年05期 v.40;No.179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得懿;陈璐;
为防范海洋环境损害风险,海洋环境损害的救济措施已尝试从事后赔偿机制提前到事中甚至是事前,海洋环境损害预防性制度就此在立法和司法层面显现。在依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部分搭建的海洋环境损害预防性制度框架下,国际司法机构强化了预防性制度体系中的风险预防、审慎义务等原则性规定;同时通过创新性的临时措施程序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协商合作等程序性义务的履行。未来国际海洋环境治理应更加注重海洋环境损害风险的管控,进一步加深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条款的整体性、体系化理解,在实践中发挥国际裁判机构的司法能动性,明晰海洋环境损害预防性义务并合理运用临时措施保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程序性义务的履行。
2023年05期 v.40;No.179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金武州;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承载着强国的重要使命。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如何加强海洋意识,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海洋大学立足海岛,依托校内外各类涉海平台,以“终身海洋人”为建设理念,以“从实践中学”为教学方针,以围绕繁荣“第二课堂”为目的,从根本上提高师生“懂海、爱海、用海”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具有海洋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构建了课程群、平台群、活动(载体)群和服务(公益)群的“四位一体”群落培养体系,解决了如何培养学生具有海洋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实施海洋意识教育活动的浙江海洋大学样本。
2023年05期 v.40;No.17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芳盛;张家红;任绯;
新课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规范。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贴合青少年的动荡性、冲动性、内隐性、心境化的心理特点,能整合美术、音乐、舞动、戏剧、写作、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和功能优势。该技术在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中具有很高的适配性和可行性,其教育实践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积极举措。革新心理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灵活组织课程形式,重视情感关怀,激发学生艺术表达动机,提高心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都是实现应用的优化策略,能为新形势下有效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2023年05期 v.40;No.179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10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袁素霞;
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核。提供优质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作为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地位和作用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舟山市作为我国第一个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因海洋海岛的特殊性、地域的局限性,其公共图书馆在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在与学校合作推进馆校融合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融合发展进行思考研究,并从推进资源整合、实行数字管理、发挥优势互补、创新服务内容、深化顶层设计等方面探寻馆校融合的创新路径。
2023年05期 v.40;No.179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