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湖滨;
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新时代强军目标,要求作为征兵主阵地的高校着重加强校园军事文化建设。新时代校园军事文化具有育人价值、治理价值和创新价值。然而,当前高校存在对校园军事文化建设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把军事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程度不够深,在校园军事文化建设上创新不足等现实问题和困境。高校应提高加强校园军事文化建设价值的认识,深入推进“三个融合”体系建设,强化校园军事文化建设举措创新,从而切实服务新时代强军目标。
2023年02期 v.40;No.176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淑华;卢金树;林桂装;
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共生发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关键支撑。然而,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显示,虽然浙江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但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差距明显,投入规模不充分问题以及省内高校办学经费不充分且不平衡问题相对突出,与浙江发展战略的布局不适应问题逐渐突出。因此,本研究建议,浙江形成高质量共生导向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理念,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规模水平,以“三次分配”为框架深度优化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布局结构,促进在浙高校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之间形成全面“双强互动”的共生状态。
2023年02期 v.40;No.176 82-8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雯嫣;
古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涵深厚的人文思想。基于高校古琴通识课程的逐渐普及化,如何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文章从师生两方面阐述了古琴人文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教学效果。教师的课程设计呈现了思政理念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性表达;学生的个案分析描述了思政教育获得的显著成效。古琴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更有助于完善人格,建构积极自信的精神世界。因此笔者提出建议:高校有必要开设古琴课程,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要强调思政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精神,同时要有一定高度的演奏水平,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政教育。
2023年02期 v.40;No.176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鲁志杰;刘佳;
文章从文化传播、课程创新、办学方向三个角度论述了留学生读写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上,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基础性原则、融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汉语读写课程“思教合一”的实施路径主要表现为:思政内容与课程素材相结合、将思政设计为教学方案、思政内容融入课外时间。
2023年02期 v.40;No.176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庆忠;何芳洁;
在党建数字化背景下,“浙海大先锋轨迹系统”围绕发展党员全生命周期管理,尝试建立流程化的发展党员审批系统和基层党组织管理系统,实现党员入党过程全部通过轨迹系统数字化平台流程驱动。该系统以数字化手段替代传统线下操作手段,使发展党员信息管理数字化,党员培养成长轨迹透明化,“三会一课”管理督导化,进而探索发展党员模式和基层党组织管理的更新迭代,构建党建数字化新格局。
2023年02期 v.40;No.176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