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政治学研究

  • 从《之江新语》看习近平的“国家治理观”

    黄建钢;

    自2013年秋季起,习近平的"国家治理观"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思考和实践的总结,是其"国家治理观"的基础。因此,要想理解习近平的"国家治理观",就必须重视对《之江新语》的深入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之江新语》是"国家治理观"的雏形;"全面观"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群众观"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干部观"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2015年03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作为思想志向的《开罗宣言》:中日海岛冲突背景下美国对中、日态度转变之应对依据

    邓云成;江丹;

    20世纪40年代签订的《开罗宣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饱受日本侵略苦难的国家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文件肯定了台湾和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作为主推动者之一的美国却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随意打破战后新秩序,与日本单方面媾和损害中国的利益。本文基于美国对《开罗宣言》的态度转变,分析了其主要原因;指出在当下中日海岛争议冲突不断的背景下,凸显《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解读与运用作为思想志向的《开罗宣言》是扭转美国对中、日现实解释及态度的关键。

    2015年03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现代主体性:西方社会组织体制建构的逻辑基础

    高猛;

    在流变的现代性视野中,西方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流变为主线的社会系统的组织化过程,是"人的主体性"、"社会自主性"、"国家自主性"三者共同建构的结果。社会组织体制作为一个整合的秩序结构,评判其建构合理性的根本依据是看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公民对主体性的追求。作为内生逻辑,西方的社会组织体制主要表现为一种内生自发的秩序,由社会内生组织结合生成的"强社会"成为重要的建构主体。作为外生逻辑,国家的制度安排使这一过程具有可控性和规定性。西方经验表明,"国家自主性"与"社会自主性"可以并行不悖,未来社会组织体制的建构趋势是按照"强公民—强社会—强国家"的理路形成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5年03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地方政府重大决策机制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

    余蕊;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事务管理者,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共管理活动的成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其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现阶段决策主体多元性及其职能模糊性,一些重大决策失误现象屡屡发生,造成了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此,我国地方政府迫切需要优化重大决策机制,包括明晰体制内外决策主体的职能、第三方评估、公众参与、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等,以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2015年03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海洋文化研究

  • 国际海底生物资源保护问题研究——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分析

    宋杰;许望;

    国际海底生物资源是近年来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海洋生物资源,但其法律属性和保护机制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文章立足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分析,认为现行海洋法体系并未能对国际海底生物资源提供有效的保护。公约在保护国际海底生物资源问题上概念界定的缺失、管理机制的缺陷、保护工具的缺乏,说明现行保护机制的不足之处。为了有效保护国际海底生物资源,应当明确国际海底生物资源在海洋公约上的概念,完善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管理机制,在国际海底建立保护区。

    2015年03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 ]
  • “订单式”培养远洋渔业紧缺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宋利明;许柳雄;沙锋;邹晓荣;叶旭昌;唐议;

    发展现代远洋渔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而远洋渔业人才的培养则是促进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应采用理事会管理、"订单式"培养远洋渔业紧缺人才;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部门、学校和学生四方应协同,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企业需求有保证、学校积极培养、学生愿意选择的良性循环;企业至少提前2年下"订单",由学院、企业共同选拔学生,进行为期二年的"订单式"强化培养;校方应将强化培养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专业方向来培养;应多层次、多方面和多专业培养远洋渔业紧缺人才。

    2015年03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舟山群岛新区论坛

  • 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的机制困境与对策——基于浙江省舟山市的调查

    全富波;

    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提升,海域作为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利用价值已日益显现,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业务相伴而生。但多年来,受诸多因素制约,沿海省份利用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仍然遇到不少困难,不利于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浙江省舟山市范围内海域使用权贷款基本情况的调查,认为在业务准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完善相关制度、构建协调机制、培育流转体系等形成措施。

    2015年03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社区减负增效:困局、成因与治理——基于舟山市城市社区的调查与分析

    汪善翔;

    近年来舟山市城市社区的负担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重,"牌子多、台账多、检查考评多、证明盖章多、统计报表多"使得社区干部负担明显加重,其服务社区居民的职能弱化,与群众距离渐行渐远,社区职能错位,行政化色彩愈发明显,由此产生多重危机,管理成本增加,资源浪费,服务效能低下,甚至出现台账造假现象。"负担过重"表征的背后,其深层原因是基层治理的缺陷。社区"减负增效"还需回归自治本位,做到标本兼治,实现社区治理与基层行政管理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形成政府与社区良性互动机制。

    2015年03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渔民体质健康现状调查研究

    刘伯煜;胡佳艳;

    为全面了解舟山群岛新区渔民健康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影响舟山渔民体质健康的8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新区渔民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基本正常,但年龄结构偏大,患脂肪肝比例较高、尿酸指标偏高,体重指数(BMI)、血压、肌肝、血糖基本正常。渔民的脂肪肝发病与收缩压、血糖、尿酸、肌肝的升高存在相关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渔民的健康状况,大力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兴建更多健身场所,促使渔民在闲暇之余能有效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积极消除脂肪肝的危险因素,降低渔民脂肪肝的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为舟山海洋渔业捕捞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15年03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舟山灯塔历史概述

    邓进平;

    灯塔一般位于海岸、港口或河道,用以指引船只的航行方向。灯塔大都类似塔的形状,透过塔顶的透镜系统,将光芒射向海面或河面照明。舟山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东海洋面上,自古有"江浙之门户,四明之藩篱"之称,历史上就为中国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为保障海上航行安全,舟山很早就设立导航设施,到清晚期,随着航线的日益繁忙以及导航技术的发展,舟山设立了众多的近代灯塔,这些灯塔大多保留完整,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2015年03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高等教育研究

  • 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刘杰;

    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文明在哲学、文学、美学等艺术领域以及科技领域的成就,是传统文化存续的重要载体。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节等问题,本文拟在文化遗产视野下探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以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知识、技能、情怀的教育目标为出发点,达到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2015年03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海洋领土争端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杨锐荣;

    海洋领土争端是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国国家利益在海洋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承担着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任务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应该将涉及国家利益的海洋领土争端问题,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纳入教材内容,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大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的应有之义。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在海洋领土争端背景下爱国主义新认知的调查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梳理当前大学生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2015年03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行为特征及影响分析

    姚会彦;

    网络已经成为公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主导公共话语和公共舆论,成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他们行为的产生来自于人际交往的需要、情感释放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因素。其行为不同于其他网络意见领袖,也不同于传统的意见领袖,它们行为动机的利益性驱使比较弱,行为主客体的平等性比较彻底,行为的被质疑性比较突出,行为传播的群体性比较明显,行为主体的隐匿性的比较有限。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行为的正向影响,利用他们的行为示范,舆论引导和教育借力,避免行为的负向影响分析,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015年03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

  •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文化对英语比喻认知障碍探析

    刘起昂;

    本文以文化图式理论为依据,试图分析汉语文化对英语比喻的认知障碍。调查的结果显示,汉语的文化图式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英语比喻,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当中英文化内涵不同、语言表达也不同时,学生对英语比喻的认知障碍最大,其次是对文化内涵相同、语言表达不同的英语比喻。当文化内涵相同、语言表达相似或相同时,学生对英语比喻的认知障碍较小。文章最后提出了两个消除认知障碍的有效策略。

    2015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需求分析的涉海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研究

    邱俏宏;

    大学英语课程正面临重大改革与转型。文章试从需求分析理论探讨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必要性。通过结合实习环节,学习者的延时需求可转换为即时需求。这种新思路旨在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重新建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培养涉海型复合人才。

    2015年03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大众文化的非文化性——当代中国语境下再议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李怡慧;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重要来源,揭露了大众文化的非文化性。本文就这一理论对大众文化商品化、拜物教、标准化及消费文化的论断进行了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传媒手段的多元化,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深化,物化现象层出不穷,个性消失殆尽,消费主义泛滥肆虐,证明了将大众文化非文化性这一论断放置于当代中国语境的合法性,对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2015年03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其他

  • 跨学科视角下的认知建模研究现状、动向和思考

    庄阿刚;刘雁飞;丁芳盛;

    从不同学科视角概述认知建模研究的现状和动向,阐明不同学科自身优势导致建模范式之间的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以解决"智能"问题为目标。通过对经典认知建模范式的介绍,阐释理解人类认知无法依赖某项单一研究范式,必须是各种范式的渗透与整合。基于对国内外认知建模研究的综合思考,文章针对性分析了我国认知建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5年03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联系阅读”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方法

    倪燕儿;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实施的阅读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学习特征,必然发展成为"联系阅读"。"联系阅读"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综合思维能力、落实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联系阅读"可以分为"单次联系阅读"与"多次联系阅读"两种主要课型。"联系阅读"要求教师设计合理的阅读目标、进行得当的阅读指导、选择精准的阅读内容、保障充足的阅读时间并重视阅读测评的及时反馈。

    2015年03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