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守亮;
南宋以来多有学者认为《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并非刘向编撰,他只是做了编校订正工作。此说不确。全面解读《说苑叙录》、《汉书》刘向本传和《汉志》著录,可知三书为刘向编撰;《论衡.超奇篇》所说刘向"抽列古今,纪著行事……累积篇第",以及三书收录西汉当代故事,也都表明了这一点。刘向三书是唐前规模最大的短篇历史故事集,开魏晋六朝志人小说先河,创立了魏晋六朝小说分门别类的编撰体例和模式。刘向为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不应也不能忽略的小说家。
2011年03期 15-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柏以慧;张丛皞;
《红楼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是一项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特征,并关乎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在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认定和意义评估的重大学术课题。新时期以来的此项研究在已有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研究视域不断拓宽,价值尺度日趋合理,学理深度持续加强,走过了一条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浅及深的创新和发展的研究道路。与此同时,相对于《红楼梦》影响的深广度和复杂度而言,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尚需开拓和提升的空间,广度的拓宽,观念的更新,方法的改进,是研究继续深化和发展的必要方法和必然选择。
2011年03期 18-2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游家胜;
在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中,教育主体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素质结构是三个关键性结构层面,应当立足以人才培养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持续提供重要战略资源的高度,对这三重结构的要素扩充、关系优化和功能强化进行战略性思考与谋划,在海洋教育主体层面,致力于主体力量的多向扩展,主体阵势的有序布设,主体关系的协调互动;在涉海学科专业层面,对结构布局做出合理化设计,对发展走向做出适应性调整,形成协调发展的结构关系;在人才素质结构层面,体现海洋人才素质基础的宽度追求,满足从事海洋事业的特殊要求,实现人才素质结构的差异化设计。
2011年03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 ] - 杨宁;周达军;吴常文;张永正;刘逸君;
高等院校应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起合作长效机制,采取对构建组织体系、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制度保证的措施,在实践中开启校地校企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的新思路,有效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之路。
2011年03期 74-7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郭志平;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高校适应社会需要、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的必然途径。从就业的视角来分析,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科高校必须在坚持"以生为本""、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品牌"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设计,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同时,建立以专业为支点的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2011年03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 ]
- 吕玉兰;
基于就业压力而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于缺少科学系统的理念,又因教学内容脱离现实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虽然受到高度重视,却流于形式,甚至有使学生陷入职业主义的负面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系统的眼光来审视存在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应建立在培养学生健全心智和宽广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通过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的改进、加强通识教育等手段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2011年03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林馨;王枫;
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本文对《言语治疗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社会对语言治疗专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言语治疗学》的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合理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制度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年03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胡妙红;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品德与社会》地理知识的教学存在着"拔苗助长、张冠李戴、画蛇添足"等教学偏差,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针对这些偏差,笔者认为,地理知识的教学要紧扣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把德育目标有机地融合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要激发兴趣,让活动贯穿于地理知识教学的始末;要合理取舍教材。
2011年03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