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金良;
中国作为海—陆文化同构的泱泱大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基础缘自远古形成的沿海人文地理的区域格局。广泛分布的贝丘文化遗址的存在,众多渔盐舟楫遗物的发现,夏商周以降沿海疆域统辖管理的格局,各"海王之国"的海洋发展及其与海外世界交通交流网络的形成,都为秦汉以来中国统一的陆—海疆域架构、统一的陆—海文化模式、统一的海内外华夷宗藩体制和"汉文化圈"的发展、繁盛,奠定了悠久、深厚的基础。中国海洋文化包括海外交通交流的历史遗产,即基源于此。
2007年03期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6 ] - 宋正海;
中国古代发达的海洋文化中,潮文化占有较大比重,且历史悠久。古代潮文化中,"潮"词含义广泛,并非仅指周期潮汐,还指非周期的潮灾。潮灾主要是风暴潮,但也包括海啸(津浪)。周期性潮汐包括普通的潮汐和暴涨潮(涌潮),而普通的潮汐又包括"天文潮"与"地理潮"。此外,除了潮汐,还包括大海中的"潮流"。在古代,潮文化对沿海资源开发、农业、减灾、航海、战争、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生活习俗、旅游、宗教、哲学等方面均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07年03期 15-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吴建华;肖璇;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文化资源,首先应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价值予以评估。基于此目的,文章理清了海洋文化资源系统与海洋文化系统的内涵,并归纳了海洋文化资源的五大特点,进而提出了海洋文化资源具有现实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价,可以通过市场价值法、替代性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来完成。
2007年03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陈舟跃;
比照藏传佛塔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通过考查普陀山多宝塔的佛像布局与造型、塔身建筑结构及其寓意,并联系元代历史、艺术、宗教的背景,认为多宝塔应是一座藏传佛塔。它是藏、汉、蒙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元代藏传佛塔在汉地发展演变的里程碑。
2007年03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 黄忠晶;
老子关于"不争"的思想是他社会治理的根本原则。与不争相联系的是柔弱、锲而不舍、包容一切、不敢为天下先等精神。老子讲的"不争"并不是一种高明的争,他不是在提倡君王南面之术。老子说"不争",是指"不去占有",他说"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指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结果是无人可比的。老子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给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答案。
2007年03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韩岚;张涅;
黄式三(1789—1862),字微香,浙江定海紫微人,晚清著名学者。《论语后案》是他的代表作,在晚清、民国期间影响甚大,其实事求是、不主汉宋的学术贡献获得李慈铭、章太炎、程树德等人高度评价。该书共有叙记五种,其中清道光二十四年活字印本有"黄式三《论语后案弁言》"一种,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刻本有"黄式三《论语管窥叙》"、"黄式颖《论语后案叙》"、"黄式三《论语后案自叙》"、"黄以周《后记》"四种。据此五种叙记,可大略认识《论语后案》的版本源流、思想特质等问题,故试予以点校整理。
2007年03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詹亚园;
黄以周是晚清经学大师,尤精于三礼之学,其《礼书通故》一书乃清儒礼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学术特色而言,"体大思周,无微不至"、"不拘汉宋,实事就是"、"明辨是非,精于判断"、"文字互见,图文相辅"乃是黄以周《礼书通故》的重要特点。
2007年03期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云鹏;胡艺珊;
茵加登在考察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时,明确提出文学作品是一个"纯粹意向性对象",杜夫海纳则把审美对象看作是一个"纯粹知觉对象"。在现象学的框架内,虽然两者都是意象性对象,但是,在对各自意向性对象含义的理解和阐释上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茵加登把意向对象看作是意向活动的指向者和构成者,而杜夫海纳仅仅把意向对象看作是意向活动的指向者,而否定其构成。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茵加登更深地受到胡塞尔纯粹理性意识的影响,把意识活动看作是智性活动,因而其所说的纯粹意向性对象就被杜夫海纳看作是智力对象;而杜夫海纳则更深地受到梅洛-庞蒂的影响,把胡塞尔的纯粹意识修正为纯粹知觉意识,因而其所说的纯粹知觉对象就是一个感性对象。杜夫海纳就是立足于此展开对茵加登的批评的。概而言之,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自律与他律成为"纯粹知觉对象"与"纯粹意向性对象"的最显著区别。
2007年03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柳和勇;
在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艺术象征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人物心灵意识内容是意识流小说中构建象征体的主要生活材料,形成了多层次整体性象征基本模式,并在象征表现手法上凸现其独特的创造。这种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心理意识、心理物象、心理感觉印象、矛盾错位的心理意识以及物理时空意识内容等,同心理时空意识内容融汇去建构成象征关系。它所产生的美学特征是:象征意蕴的把握较为曲折;象征意蕴类型更为宽泛多样;象征的审美意蕴更为隐秘,更具有朦胧美;但哲理抽象性则相对较弱。
2007年03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骆寒超;
<正>方牧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发表诗歌,迄今已半个世纪。这次出版《方牧诗选》,算是他对自己诗歌事业的一次小结。称为小结,意味着他的诗创作还在继续,还要发展,离开做总结的时间还远着呢!
2007年03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阮忠勇;曹朝霞;
儒家的艺术观在孙过庭的《书谱》里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继承。《书谱》的书法理想是"中和美",即提倡书法中"情"与"法"、"骨力"与"妍媚"等的和谐统一。《书谱》对书法的人格主义批评也受儒家艺术观的影响。此外,《书谱》"质以代兴"、"异质同妍"的书法风格观也来自儒家美学。
2007年03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林吟;
歌曲演唱中,情感表现是否到位,决定了歌曲演唱的艺术魅力和美感效果。为了把握好演唱的情感表现,需要深入分析作品,积累体验,讲究韵味处理,发扬风格特色,注意咬字发声,掌握声音技巧,提高艺术修养。
2007年03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 罗江峰;
当前,大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与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学生审美要求的认识均存在偏差,导致教学质量不佳。通过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变化与质量提升,使大学生形成开放性与宽容性的审美态度,有利于审美价值判断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2007年03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王艳娣;
目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高校普遍开设美术、音乐等必修或选修课程。但是,从高校艺术教育实践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乐观。要搞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需要健全机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课堂教育,尤其要让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人文素养。
2007年03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陆国飞;
海洋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鉴于目前一些旅游景介资料英译质量堪忧的现象,需要针对其文本特点,分析翻译失误的原因,讲究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2007年03期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尹景书;浮玉玲;
从传统语言实验室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课程的支架式听力教学模式的对比实验研究,发现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对后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证实这种新模式在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课堂会话与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从而能够促进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2007年03期 110-11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胡慧玲;郭亚莉;
通过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中外英语教师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中常用反馈语的情况,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到教师的反馈语反映了教师的态度,从而引发学生相应的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关注学生的情感,经常性使用真诚的、肯定的,尤其是表扬式的反馈话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007年03期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 ] - 高兴兰;
传统二外日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技能的训练等。新的教学模式将以全面发展语言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加强听说训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由读写文法型向听说交际型的过渡。
2007年03期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