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马陵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以及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同时也是三农”非农化转移的根本出路,以及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保障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它历经家庭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四个阶段。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总体目标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并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因地制宜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2004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浙江临港产业的发展

    李植斌,陈爱宣

    借鉴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临港产业的经验,结合浙江省港口资源特点,就临港产业布局与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为加快港口群建设,应设立三个临港经济区、一个自由港区和大型出口加工区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主动承接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转移,大力发展石化、修造船、钢铁、汽车、医药、能源、造纸等临港产业,建设现代港口物流中心,消除港区发展的行政壁垒,组建浙江省港口行业的控股总公司,制定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

    2004年03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克隆还是借鉴——“第三意大利”带给浙江的启示

    刘全国,刘鼎盛

    比较“第三意大利”和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的增长模式,从产业类别、企业规模与集群、产业文化诸方面发现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就两者的区别来看,浙江区域块状经济有其独特优势和不容忽视的劣势。对此,要借鉴“第三意大利”成功的经验,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合作创新与体制创新,使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由“创业型”向“创新型”转变,从中求得飞跃发展。

    2004年03期 15-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关于企业组织创新的思考与决策建议

    胡高福

    从创新的理论来看,组织创新是企业一切创新活力的源泉与根本。所谓组织创新,就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组织的新组合,以提高运行效率。组织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观念、体制、机制、文化、技术等多个层次;为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适时地调整削减层级、防止分工过度过细、重视创新观念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等决策性措施,以应对各种挑战,使企业在创新中不断得到发展。

    2004年03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舟山海洋旅游产业区位重构

    马丽卿

    按照旅游区位带理论对舟山市旅游产业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进行量化分析,说明目前舟山海洋旅游区位还不能对全国主要旅游市场形成较大吸引力。要成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舟山旅游业必须重构产业区位,全力打造整体“海岛旅游景区”。据此,今后舟山海洋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应由原来的两极双核模式转变为多核、点线模式,由空间掠夺竞争模式转变为空间合作拓展模式。

    2004年03期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司马迁之天命观及神义论问题的解决

    杨光熙

    司马迁是不折不扣的天命论者。由于对一些史料的错误理解,不少人认为司马迁怀疑天命、甚至否定天命。其实,司马迁主要从道德的角度理解天命,这导致神义论难题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司马迁拓宽了报施对象的范围,确保了道德之天的存在。

    2004年03期 35-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张苍水被执南田悬岙新证

    徐水,徐良骥

    张苍水的诗文是研究张苍水最可信的第一手史料。张苍水“在悬岙……被执”、“屯悬岙”和史书称“散军于悬岙”,证明张苍水被执之地就是他原来屯兵和散兵归隐之地。而两度屯兵南田的情结和以死明志的决心,使他根本不想离开“悬岙”而另觅偷生“赊死”之地,“普陀悬山说”当属推测之词。

    2004年03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福——中日航海交往史的开创者——兼析古代浙江与东邻诸国的海上航路

    曹孟陔

    由许多史料佐证,秦代徐福一行东渡日本确有其事,浙东是徐福东渡的起航地。徐福东渡,从浙江慈溪达蓬山起航,经舟山群岛的岱山岛,凭借海流、信风等有利的自然条件,最终抵达日本。徐福是开创中日航海交往史的第一人。

    2004年03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形成与观音文化东传

    王连胜

    从对国内外许多相关史料的稽征,考证了普陀山观音道场形成年代、成因以及普陀山在观音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2004年03期 48-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3 ]
  • 《清献集》所见之赵抃兄弟事实

    詹亚园

    关于北宋诗人赵抃兄弟的情况,旧籍没有完整记载。为清楚起见,在全面考察赵抃《清献集》的基础上,就该集涉及兄弟关系的诗文作了细致考索,弄清了赵抃兄弟的一些生平事实,于赵抃与《清献集》研究不无裨益。

    2004年03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王羲之的生命意识

    阮忠勇

    东晋文学家、大书家王羲之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他的生命意识具体表现在痴迷道教,以增加生命的长度;以契阔谈宴、诗酒风流等行为,增加生命的密度;希冀建功立业、人格独立、精神不朽,以增加生命的亮度。

    2004年03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传统与现代之间——曹禺戏剧话语的一种阐释

    刘熹,谭日红

    曹禺不同戏剧文本中存在着复杂的叙事结构。其中之一是以革命话语为主线的“现代性”叙事结构,而其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对革命理性的反拨又形成另一叙事主线;可是传统伦理话语模式的复活也在文本中有所体现。正是这些复调式结构自身的矛盾张力形成了文本的复杂性与多意性,从而使人们能不断地在文本现实指“”涉意义之外发现其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2004年03期 62-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试论“浙江潮”与“五四”文学运动

    洪晨焰

    20世纪初涌动的文学“浙江潮”对“五四”文学革命起了领军的作用。以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倡导的启蒙意识、人本主义与“平民文学”构成了“五四”文学革命深邃的精神内涵。

    2004年03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诗经》的音响世界

    木艮飞

    “诗富于声”是《诗经》的重要艺术特征。《诗经》音响的形态有自然之声、生活之声、音乐之声;其音响意象由于“比兴”手法而具有怀人、相会、求偶、礼贤、出嫁、归宁等话语蕴藉。《诗经》的繁复音响肇端于西周春秋时代隆盛的礼乐文化和人们表现生命体验时的模仿冲动,其音响赋予了诗经绘形绘声的意象美、时空合一的动态《》美、复沓回环的节奏美。

    2004年03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模式

    刘雅儿,周亚萍

    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外语习得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参照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输入假设理论,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教学设计中关于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措施等四个要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模式。

    2004年03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 ]
  • 从情感维度优化外语课堂教学行为

    丁芸

    根据Moskowitz和Rinvolucri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一书中提出的第二语言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从理论上阐明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依据。情感性是支持课堂语言教学行为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若能科学地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2004年03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尹小芳

    案例教学虽源于商务、医药、法律、公共管理等领域,但实践证明亦可应用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法体现了让学生全过程地参与学习讨论的要求,从而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师生教学职能得以转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4年03期 86-8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听评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吴翰桂,孟莉英

    教学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课堂则是教学的关键。组织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在实施听评课制度时,因教师认识不到位、学校无法对听课的质量进行检查,以致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提高对高校听评课意义的认识,并从制度上保障听评课的质量,使教师自觉做到听课主动、评课积极。

    2004年03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关于高校招生宣传媒介应用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张宏波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引起激烈的生源竞争,招生宣传已成为各高校争取生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已为许多高校所重视。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招生宣传时,有必要对招生宣传及其媒介应用的有效性进行思考与探索。

    2004年03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论海洋体育的分类与开发

    滕海颖,龚聿金

    开展海洋体育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类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要对海洋体育的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进行深入地研究。开展海洋体育项目竞赛,开设海洋体育课程并培养海洋体育人才,是当前开发海洋体育的重要举措,而培养海洋体育师资又是开发海洋体育的基础性工作。

    2004年03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 ]
  • 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处方式教学模式研究

    傅纪良

    体育保健课的处方式教学模式是解决普通高校体弱病残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对此,要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明确处方教学模式的概念、实施对象、教学内容要求和实施程序,摸索出适合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模式。

    2004年03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海洋类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走向之我见

    黄永良

    海洋类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要以海洋类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体育与健康》教材精神为依据,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各校的实际,突出“海洋”特色,展示“海洋体育文化”的内涵。

    2004年03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现代城市社区精神的价值发现

    方志华,王文洪

    “社区”这一社会学概念范畴的重新发现,为现代社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某种制度结构和价值规范的支持。城市社区不仅强调自助、参与、合作,更注重于培养社区情感、凝聚力、归属感,同时发挥服务协调功能,提供非营利性社区保障和福利服务。社区精神的价值发现对当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4年03期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立足海洋世纪 做好“海”字文章——谈沿海地市报如何办出自己的海洋特色

    王鸳珍

    沿海地市报应在全方位做好“海”字文章,题材选择、谋篇布局上突出海洋特色。为此要加强科技兴渔的宣传,抓好“伏休”及有关海洋性法规的宣传,刊登海味十足的副刊文章,努力办出一张富有海洋特色的地市报。

    2004年03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