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墨子》实用主义思想倾向探析

    张涅

    《墨子》思想具有实用主义倾向,表现为反儒家传统,重视物质利益、经验活动等观点和“由下至上”的思维形式。但是没有把“下”落实到“个体”,只是从“类别”出发,又归结到“整体”,所以实质上没有摆脱“整体——类别”的传统思维,与儒家思想殊途同归。这是由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阶段要求所决定的。《墨子》在先秦独树一帜,对后代有深刻的影响。

    1998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安期生醉墨画桃花

    方牧

    <正> “金庸号”通航不久,我和几个搞民间文学的朋友去桃花岛采风。轮船快速前进,在船尾撒下一长串翻腾的浪花,不由得回忆起二十年前的一幕。1975年夏天,我随学生在蚂蚁岛学农,一个偶然的机会驾舢舨登上桃花岛。也许是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影响,我下意识地把桃花岛与桃花源联系起来,希望能够见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和“豁然开朗”的洞天奇观。可是一眼望去,只见渡口荒凉,村舍破敝,凹凸不平的黄泥路尘土飞扬,哪里有什么桃花林?小街尽头处有一家铁铺,几个铁匠光裸上身,额上亮着晶莹的汗珠,重复着几千年的古老动作,发出单调而沉闷的声响。公鸡飞上茅檐,大黑狗在柳荫下打盹,几个赤膊的孩子在铺前追逐,满身尘灰。那年月,“穷桃花”是出了名的。

    1998年02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史记》对《周易》的范式践履

    韩伟表

    <正> 关于《周易》和《史记》的传承关系,历来论者大多仅在于“通变观”。笔者不揣浅陋,发现《史记》中称引《周易》原文,著录其事其理,化用“经”“传”文辞的地方所在良多;更甚者,无论其宗旨还是体例也无不受《周易》的影响。谨循本溯源,略作探讨如下。 一 就整体而言,《史记》中对先秦典籍和诸家思想没有批判的唯有《周易》,并全面接受了乃父在《论六家要旨》中以《易传》之“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系辞下传》)为评述诸家总纲的方法,在《史记》中把《周易》作为表述思想和评判人事的准则。《史记》中对《周易》的运用有以下三种方式。

    1998年02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郁达夫《将之日本别海棠三首并序》笺注

    詹亚园

    这组诗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作于安庆。郁达夫当时虽在日本帝国大学经济部就读,为筹办文艺刊物《创造》,已于九月回国,并由郭沫若推荐,受聘为安徽公立政法专门学校英文科主任,在安庆任教。海棠是作者在安庆偶然相识的一位妓女,两人有一些交往。作者同年创作之小说《茫茫夜》,其中的“海棠”或即以其人为原型。因为次年春将赴日本参加帝大的毕业考试,作者乃于临别之际,效古来才子佳人的离别故事,作了这三首诗送给海棠。诗情婉转而清健,除了表达儿女情长之外,也还寄寓了忧时失意的深慨。

    1998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时代与环境铸就性格——贾宝玉与渥伦斯基之比较

    程俊

    <正> 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情节却反映了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杰出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似不多见。我国曹雪芹的《红楼梦》和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堪称这样的杰作,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世界艺苑的双壁。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以大量的篇幅写了许多“家常琐屑”和“儿女痴情”,然而正是从荣宁二府贵族日常家庭生活的描绘中,揭示了非常深刻的社会内容,反映了封建末世“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社会现实,从而揭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1998年02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交叉与融合——对联合办学中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认识与构想

    叶永锡 ,陈宏祖

    <正> 在世纪之交时,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面对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走出困境,迎接挑战,改革开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跨世纪的基础教育师资,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意义十分重大的课题。 1998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舟山师范专科学校与浙江水产学院合并,改名为浙江海洋学院,同时指出,原有的师范教育功能和任务由浙江海洋学院承担。在浙江省十一所高师院校中,这是第三所学校走上与非高师院校联合办学的道路。外省亦不乏其举。在此之前,省内外许多高师院校为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发挥自身优势,纷纷设置若干非师范教育的专业。可以说,这是近年来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发展中令人瞩目的两种势态,不由得人们关注着这些改革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并由此思考探索未来高等师范教育新框架的构建这个新课题。

    1998年02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师范生考试应付过程研究

    包陶迅 ,钱铭怡

    以应付量表为工具,纵向研究了111名师范生期末考试期间不同阶段的考试应付方式。第一次测试于考前第二天进行,第二次测试于考后第二天进行,第三次于考试结束后一个半月进行。结果表明:(1)考前解决问题指向应付比较突出,考后则解决问题与自闭、回避、听天由命的情绪指向应付比较突出。(2)三次测量中,性别差异明显;男生三次测量结果比较一致,女生变化较大。

    1998年02期 37-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关于师专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宋秋前

    <正>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迅猛推进,师范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1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这对师专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师专教育如何把握机遇,革故鼎新,以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已成为广大师专教育工作者深切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师专教育改革若干问题入手,对师资队伍建设、考试管理与改革、课程建设等问题略作探讨。

    1998年02期 43-4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吴语词法特点

    方松熹

    <正> 在96年《舟山师专学报》第四期,我们介绍了浙江吴语句法特点。本文重点介绍浙江吴语词法特点,即重点阐述吴方言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词类的构词法和用法有什么特点,与普通话有哪些差异。 吴方言与普通话同出一源,因此,在构词法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如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这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吴方言也不例外。从复合的情况看,词根+词根复合而成的合成词,两者之间的差别较小;词根+词缀复合而成的合成词以及重叠式合成词差别较大。下面着重介绍这种差异和吴方言特点。相同的一般不作介绍,或顺便带过。引语标音一般从略。如有难懂的词语,以普通话作注释。引例中无本字的,或暂时找不到本字的,用同音字代替,无同音字的,用“□”表示,并注上国际音标,同时略加注释。音标右上角的数码字,表示实际调值的念法(包括本调或变调)。音标右上角的“~”号,表示前面的元音是鼻化音。

    1998年02期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 ]
  • 舟山群岛岛名语源探微

    徐波

    <正> 地名,首先是一种语言。这不仅因为任何地名都是由语言加以表示的,而且地名这种现象还具备了内部结构、所指对象以及特定功能等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但同时,地名作为社会现象、历史产物和地理事物,它又往往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这无疑是通过语言材料来表现的。所以,我们从语言的角度考察地名,不仅可以了解地名语言的一般结构规律及语用特征,还可以从中揭示出蕴藏在地名语言中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心态。 有“千岛”之称的舟山群岛,由1027座岛屿和816个礁石组成,其中已命名的岛947个,礁石816个。因为有的是数岛共一名,故实际岛名数为932个。本文把除十个列岛岛名外的922个个体岛名作为考察其语源的对象。

    1998年02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舟山锣鼓——试探一个新乐种的发展与形成

    韦俊云

    <正> “舟山锣鼓”(原名“海洋锣鼓”或“码头锣鼓”)系五十年代初,在民间锣鼓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乐种”。它流行于舟山、象山、宁波等沿海地区。它以排锣、排鼓为主奏乐器,辅以其它民族丝竹、吹管乐和打击乐,音调炽热、粗犷,具有民族立体声的音响效果。乐曲内容大都表现东海渔民那种豪爽、粗犷的性格和战风斗浪的壮阔惊险场面,以及表现节日热烈、欢腾的情绪。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代表作品《渔上锣鼓》、《舟山锣鼓》、《渔舟凯歌》等,在多次出访演出中,受到中外听众们的热烈欢迎与赞赏。有的作品获国际民间音乐比赛金质奖,有的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有的录成唱片、盒带等,其影响之深,在我国民间锣鼓曲中所罕见。探究其发展的历史,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1998年02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论健美操的审美因素及其构成法则

    刘庆青

    健美操是以人体自身为审美对象,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操化动作,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大众健身方式和竞技运动,健美操的审美构成因素有线条与形体的美、色彩的美和声音(音乐)的美。健美操所表现的主要是一种形式美,因此,它的审美构成法则是整齐一律、匀衡对称、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其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根本法则,也是健美操创编的重要依据。

    1998年02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模式

    陈素燕

    <正> 一、理论背景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期内,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大都囿于句法层次以下。这是因为过去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大都限制在音素、词素、词、词组、分句及句子这些句内层次(intrasential levels)上。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认为:“句子为最高一层的语言单位。”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语言学家越来越认识到高于句子层次的篇章(text)在言语交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传递信息时,“语言不会以杂乱无章的词句出现,而是以连贯的篇章形式出现”(Harris 1952)。派克(K.L.Pike)也明确指出,“语篇处于最高层次”,并常用“语篇世界(the universe of discourse)来概括所指系统的总体框架。”近二十年来,国外一些语言学家一直在呼吁外语教学不能因循守旧,应冲破句子的藩篱的新天地,并且大胆地提出了篇章教学大纲(discourse syllabus)的设想(W.Crombie)。

    1998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论英语专业精读课的阶段性教学

    蔡慧萍

    <正> 英语精读课是一门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综合英语课。对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精读课是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精读课教学的成败0,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总体水平。近年来,外语界对精读课的教学改革讨论并不多,然而,从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尤其是在一些大专院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学生眼里,精读课就是听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英语,学生则以听、记笔记为主。这种填鸭式的单向性教学模式,使许多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一知半解,从而产生一种恐惧感,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会产生一种厌倦感,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厌倦了教师机械重复的教学语言,从而产生一

    1998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评翟象俊《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之不足

    张燕

    <正> 《大学英语》是根据国家教委审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写的一套教材,分精读、泛读、听力、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五种教程。此系列教材于1986年出版试用本,经反复修订于1992年正式出版定本。此系列教材一经出版,立刻引起普遍好评,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把它作为公外教材。然而,我们在使用它时却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为使该教材更臻完善,笔者仅就其主编的精读教程提出如下浅见。

    1998年02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发散思维—英语启发式教学有效的思维形式

    张颖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通过联想、比较、归纳,从而最大限度开发人脑智力的一种思维形式。将发散思维融入英语教学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从词汇教学、语法与课文教学及阅读教学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发散思维在英语启发式教学中的应用。

    1998年02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创造语言环境 提高交际能力

    陈觅

    <正>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交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英语学习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所感兴趣的也是语文的实际运用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对于大多数没有机会跨出国门的学生来说,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要靠教师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环境,提供交际的机会,让他们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从而使他们能灵活地、自然地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1998年02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