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海洋文化研究:海洋治理专题

  • 船舶污染领域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的落实机制

    韩立新;杨淇皓;姜泽慧;

    船舶污染事故所致损失重大,导致行政罚款数额普遍较高,甚至可能因构成刑事犯罪而需要缴纳刑事罚金。在违法行为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时常出现其缴纳行政罚款或刑事罚金后无力支付民事赔偿的局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7条规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相背离。实际上,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在船舶污染领域的适用具有理论基础,包括民事赔偿责任优先是私权优先在海洋环境领域的体现,符合环境正义的法治理念,是实现海洋环境修复的重要机制等。针对船舶污染领域在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方面存在的船舶污染民事诉讼审理周期较长、缺乏配套程序性制度等现实障碍,建议借鉴证券领域的制度设计经验,建立船舶污染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的财政回拨机制,以确保船舶污染领域有效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

    2024年05期 v.41;No.18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适航性的认定

    郑睿;

    适航性是一个以确保船货安全为目标的海商法古老核心概念。其同时具有拓展性,可根据航运技术的发展和航运实践的需要,不断丰富内涵。英国最高法院最近重申了适航性判断应采用“谨慎承运人”标准,该标准在海上自主水面船舶时代同样适用。《海牙规则》和《海牙—维斯比规则》搭建的现有法律框架,可以适用于海上自主水面船舶适航性的认定而无需作太多调整。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足够配员和有效配员的问题,在类推适用现有规则时也需要制定新规则解决,而远程操控中心和远程操控员等新兴主体对于适航性认定的影响有待时机成熟时作进一步研究。

    2024年05期 v.41;No.185 7-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专属经济区海上维权执法视阈下海警部队性质研究

    唐鸣;李载谦;

    我国海警部队是武警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警部队成员作为武警部队的组成人员,拥有军人身份,在行使“海上安全保卫”时维护国家主权,享有军事主体地位;在行使“海上行政执法”与“海上犯罪侦查”职能时,则具备警事主体即行政主体地位。在专属经济区这类我国并不享有完全主权权利的海域中,海警部队行使职能之性质亟待学界明辨:在国内法上,海警部队所涉案件性质与管辖法院之理论、实务间尚有争议;在国际法上,海警部队职能所涵盖之海域范围亦有待比较法视角的研究。区分海警部队在行使不同职能时的身份,有助于明确海警部队的法律性质,在维护我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同时,切实保障涉海警行政诉讼中行政行为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024年05期 v.41;No.185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法学研究

  • “认购碳汇”在温室气体排放侵权案件中的适用逻辑和路径优化

    赵爽;金子恺;

    “认购碳汇”作为一种特殊的替代性责任方式,天然契合温室气体排放侵权行为责任承担过程中侵权人修复能力欠缺、修复实效不足、赔偿金管理针对性不强等现实问题,能有效推动责任承担方式的进阶和补充。“认购碳汇”发展的现实动因也为其有效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厘清“认购碳汇”在温室气体排放侵权案件中的适用逻辑,应明确“认购碳汇”的适用前提,从充分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观念、积极联动碳汇产品的公益性和经济性以及妥善驾驭司法审判的能动性和克制性三个方面理解机制内涵,并进一步优化“认购碳汇”在温室气体排放侵权案件中的引入路径,以生态修复为优先,处理好固碳和增汇的关系。

    2024年05期 v.41;No.185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日本对越南的法律技术援助述评

    陆贝旎;张法连;

    越南在“革新开放”后致力于市场经济转型,积极推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日本的法律技术援助活动对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法律起草、法律的执行和运用,以及法律人才培养等核心援助领域,日本的援助模式获得了越南政府的高度评价。近年来日本开始利用“法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因素,服务于其在亚太的“价值观”外交战略布局,因此法律技术援助呈现政治化转向,或对中越关系构成一定挑战,我国应当引起注意。

    2024年05期 v.41;No.185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经济学研究:新型城镇化研究

  • 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易传剑;林福民;

    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框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8—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机制效应等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此结论经多重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呈下、中、上游阶梯递减的差异格局。鉴于此,文章建议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力度,统筹区域发展,释放消费潜能。

    2024年05期 v.41;No.185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户籍制度约束视角下城乡流动性限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郑吉锋;孙妍;

    在城乡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通过构建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两部门模型,探讨户籍制度限制下劳动力配置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运用地级市层面的数据,结合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以人口流动网络的视角构建一个城乡流动性限制指数,最终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城乡流动性限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流动性限制会抑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农业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得以实现。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级市的城乡流动性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抑制效果显著,而这两者在东部地级市中则并无显著关系。因此,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城乡要素流动,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4年05期 v.41;No.185 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和时空演变分析

    张宝山;王志宇;方晨;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双轮驱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浙江省作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城镇化先导区,一直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和管理创新。文章在论述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现状前提下,运用熵值法来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然后通过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得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同时运用时空演变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但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基于研究结果,总结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

    2024年05期 v.41;No.185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文学研究

  • 从经学到诗学:太宰春台明诗复古批评探析

    张刘丽;

    太宰春台是日本徂徕学派经学派的代表人物,著《诗论》以主张诗学复古。其诗论对于明诗复古的批评内涵丰富:一方面,从复古主义诗史观的角度盛赞明七子之诗歌复古为“风雅之后,斯之为盛”;另一方面,又基于创作论的批评视角,批判明诗复古之“务多产”的创作心理与“摭唐人成语,辍缉成章”的拟古手法。太宰春台的明诗复古批评蕴含浓厚的经学色彩,同时体现出崇尚自然的诗学审美思想,“尚自然”的诗歌批评观成为其批判明诗复古之失真的依据。其明诗复古批评观典型地展现了对古文辞学的逡巡,为反观明诗复古之价值提供了一双异域之眼。

    2024年05期 v.41;No.185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对道家经典的译介

    姜国会;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译介了《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这三部重要的道家经典作品,在译本中运用前言、导论以及注释等副文本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外知识,为道家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梅维恒对这三部道家经典的“译”与“介”,发现他为研究而翻译、为翻译而研究,善用副文本进行厚翻译,并持有跨文化比较视野,体现出典型的研究型翻译特征。究其翻译思想,梅维恒在追求忠实传达原文面貌的同时,也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阅读体验。

    2024年05期 v.41;No.185 75-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威廉·戈尔丁小说的海洋书写与国家认同

    蒋坎帅;

    航海与殖民对近现代英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属性也因此成为英国性中不可忽视的特征。英国海洋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这种属性,也使其得以强化和升华。戈尔丁的涉海小说既是英国殖民史的生动写照,也是对逝去“辉煌”的深刻反思,国家认同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与灵魂。在二战后西方信仰危机和思想迷惘的社会背景下,戈尔丁的涉海作品对于凝聚民族共识和提振民族信心具有显著意义。其创作生涯后期《航海三部曲》中的海权书写是对昔日帝国“辉煌”的留恋,终究无法摆脱殖民意识的束缚。

    2024年05期 v.41;No.185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阿莉·史密斯小说中世界主义思想与共同体书写——以“季节四部曲”为例

    王宁;

    苏格兰作家阿莉·史密斯的“季节四部曲”小说以脱欧为背景,呼吁人们从单一的国家和民族的特定话语中解放出来,构建世界主义宏大叙事主导下的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史密斯的世界主义理想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处于困境、面临挑战的“他者”,借由“他者”叙事,呈现出有治愈能力的共情世界主义新伦理。在世界主义哲学概念的观照下,“季节四部曲”探讨了认知共情和对话共声在共情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从正义和情感等维度书写构建未来共同体社会的美好愿景。

    2024年05期 v.41;No.185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体育学研究

  • 浙江船拳“自生”到“共进”的现代化生存发展研究

    马旭君;黄永良;卢海英;

    浙江船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新时代背景下,浙江船拳面临着现代化生存的挑战。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基于浙江船拳的“自生”到“共进”的视角,分析浙江船拳的历史渊源、技术特征、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的“自生”与“共进”现代化生存模式。研究发现,浙江船拳存在问题传承人口减少、传统文化认同度下降、文体旅融合不足、缺乏规范和竞技展示平台等问题。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造拳师团队、创新传承方式、拓展竞技平台、融入地方学校、拓展市场渠道、推动文旅融合等对策,以期促进浙江船拳的传承与发展。

    2024年05期 v.41;No.185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