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岸冰;
由于“重陆轻海”意识与政府“禁海政策”的施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与近代百年,海洋事业陷入全面没落与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建构了自1949—1978年以“图存”为目的的防御型海洋战略,到1978—2013年以“图富”为主线的开放型海洋战略,再到2013至今以“图强”为核心的外向型海洋战略体系,由此中国现代大海洋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恢复、发展和崛起的新历史时期。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中华海殇,以一脉相承且不断发展创新的“大海洋”战略理论为根本遵循,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海洋强国崛起的支撑与根本。
2024年01期 v.41;No.18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冉金澜;古洪能;
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改变了西方数百年的国家海洋支配思想,其中倡导的“公海自由”原则也为世界各国所遵从和支持,并成为国际海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1958年的《公海公约》首次以条约的形式确认了“海洋自由”思想,然而这种实用主义观点本质上是海洋大国攫取利益的工具,在实际运作中损害了国际海洋公平与利益。在全球海洋公域维持了长时期动态平衡的当下,基于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衍生出来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也逐步登上国际舞台。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下,全球海洋公域治理的价值导向也开始由“公海自由”转变为“公海共有”,即海洋公域内的一切存在皆处于共存、共治和共享的互动体系中。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人类海洋参与原则的“最大公约数”,在构建新的海洋秩序过程中彰显着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2024年01期 v.41;No.18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滕明翰;李冬梅;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海洋强国兴衰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建设海洋强国不仅面临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考验,也面临着来自严峻复杂国际形势的现实挑战。面对各种考验与挑战,必须从破解“四大赤字”入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海洋和平强国;共建“一带一路”平台,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完善海洋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海洋安全强国;创新海洋话语体系,建设海洋治理强国。
2024年01期 v.41;No.18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