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澜涛;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海洋书写内容繁多,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采取何种解读路径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当代文学作品中海洋书写的解读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社会学解读法、启蒙解读法和生态解读法。这三种路径代表了主流的解读类型,实际上也呈现了当代海洋文学的发展历程。虽然当代海洋书写存在不同的解读方式,但评论者在判断海洋文学的价值高低及其代表性时,仍需注重作品中的"海洋意识"。将海视作独立客体的价值取向代表着未来海洋书写的方向。
2021年04期 v.38;No.166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汉利;徐雨婷;
在《使女的故事》中,阿特伍德描述了基列使女被国家强制生育而沦为"花朵"的命运:她们被剥夺阅读书刊、观看影视作品及文字表达等权利,成为政权、神权和男性权力书写的对象。然而,阿特伍德创作《使女的故事》并非为了女权主义批评,而是以此揭示17世纪新英格兰政治体制和清教统治的本质。使女被"感化""挽救"和"授精"的不幸遭遇,影射了美国马萨诸塞殖民地"猎巫案"中受害"女巫"的命运。使女与基列国家签订契约而被纳入专制统治体系,则是海湾殖民地时期契约政治和权力实践的重演。
2021年04期 v.38;No.16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杰;
石黑一雄的小说《上海孤儿》以自传性的片段式回忆为叙事内容和形式,叙述了主人公兼叙事者班克斯对童年记忆的探寻。然而,记忆的不可靠叙述造成了班克斯对自我身份的解构,并由此引发身份认同危机。其对创伤经历的回忆和再现,呈现了创伤修复的过程,而叙事行为本身构成其伦理性的言说。班克斯对个体记忆袒露的同时也再现了集体乃至民族所经历的创伤,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呈现凸显其通过追寻证据,勇于担负起记忆的责任。小说以超现实主义色彩的记忆碎片为叙事媒介,通过对记忆、身份、创伤、历史等主题的关注,体现出石黑一雄写作中反思生命、观照历史的人文关怀。
2021年04期 v.38;No.16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定雄;郭艳;
希腊艺术品中的黑人绘画主题反映了希腊人对待黑人的态度。在早期希腊艺术中,有关黑人的选题主要是来自战争题材,描述的内容主要与希腊神话密切相关,但黑人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较为粗糙。古典时期希腊艺术中对黑人的描绘明显继承了早期希腊艺术风格,但在表现手法上有新的发展。到希腊化时期,关于黑人的艺术主题更多地从宗教神话转向了世俗世界,艺术品中的黑人社会地位并不高,它体现了艺术主题的新变化,是整个希腊化时期艺术风格的表征,这与种族主义者所鼓吹的种族歧视没有任何关系。
2021年04期 v.38;No.166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