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海洋文化研究

  • 无居民海岛物权制度探析

    周学锋;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无居民海岛作为一类具有综合价值的自然资源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无居民海岛作为—个专门、独立的资源类型,其物权既不同于传统民法上不动产物权也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物权,必须从明确无居民海岛的归属关系和使用关系人手,构建无居民海岛物权体系;通过修订《物权法》和对无居民海岛进行特别立法完善无居民海岛物权制度,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010年04期 v.27;No.10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海洋战略建构中的社会学研究动向

    宋宁而;姜春洁;

    日本作为海上强国,近年来在推行其海洋国家战略的建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人海秩序失衡的社会新问题,这些问题促使日本社会发展形成了海洋战略的社会学新思维方式。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日本海洋战略建构中的社会学研究动向进行了解析,并据此对其研究动因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对日本海洋战略建构中的社会学研究动向的探索,为我国海洋战略研究提供借鉴。

    2010年04期 v.27;No.102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比较与制度选择

    全永波;

    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国外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和制度实施均比较成功,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现有立法不能适应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逐步明确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参考国际经验修改现有法律规范,构建相关制度,以完善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2010年04期 v.27;No.10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国学 黄氏父子研究

  • 近两千年浙东学派礼学研究史概观

    程继红;

    浙东学派,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且深刻。浙东礼学,是浙东学派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梳理和研究价值。近两千年来,浙东礼学名家辈出,成果如林,至万斯大、黄以周、孙诒让终成庄严气象,与皖派礼学、吴派礼学鼎足而三,在清代共同构筑中国礼学大厦的神奇景观。浙东学派之经史兼治性格,与该学派历来重视礼学研究有莫大关系。晚清以降,由于黄以周对浙东礼学的传播与推衍,遂使浙东礼学保持学脉不坠,其谱系在当代仍有迹可寻。

    2010年04期 v.27;No.102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式三、黄以周《易》学著作序跋谫述

    韩伟表;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近代经学大师,博通群经,造诣精深,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思想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父子俩撰有《易》学专著五种:黄式三撰《易释》一种,黄以周撰《十翼后录》、《易释》、《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四种。共有序跋八篇:黄式三《易释》傅梦占叙、自叙和后记各一篇;黄以周《十翼后录》二十四卷稿本黄以愚序、黄以恭序和自序各一篇;《周易故训订》黄以周自序一篇;《周易故训订》、《周易注疏剩本》合刊本唐文治跋一篇。

    2010年04期 v.27;No.102 28-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海洋文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李松岳;

    当前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认为,海洋文学应当引入生态文明建构这一新的维度,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维度的具体内涵:一是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二是破除工具理性的"神话";三是回归朴素自然的生命观;四是具备深切的认同感与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只有这样,海洋文学才能真正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

    2010年04期 v.27;No.102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四大名著”内在叙事结构的思维常态及本质

    段双全;鲁林华;曾玉华;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小说经典,代表古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内在叙事结构的主要思维形态有两种:辩证思维和圆形思维。辩证思维是其内在叙事结构的思维常态,圆形思维是其内在叙事结构的思维本质。这两种思维不仅支撑起了"四大名著"的内在叙事结构,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古文化精神。

    2010年04期 v.27;No.102 39-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历史文化资源研究

  • 舟山海岛历史文化资源类型与开发对策

    秦良杰;

    舟山群岛具有丰富的史迹文物、海岛民居等物质性遗存,也有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性遗存,还在长期的海防建设中形成了独特的军旅文化、双拥文化。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从旅游开发、艺术开发、音像制作与出版三个方面人手,此举不仅能提升海洋文化名城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也能促进优质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优化经济结构服务。

    2010年04期 v.27;No.102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普陀山传统建筑及其文化意义

    陈舟跃;

    普陀山传统建筑为数众多,门类别样,看似各自孤立,实际却有着"个体规制明确,整体等级森严,相互依托共存"的文化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中,寺庙、庵堂、茅蓬三种传统建筑形式与普陀山观音信仰文化中代表统治阶级权力和意志的官文化、佛教文化及舟山海岛原文化三种主要文化元素相互对应,是普陀山观音信仰文化内在要素的外在反映。

    2010年04期 v.27;No.102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嵊泗列岛军事遗迹的开发与利用

    王贤恩;沈岱娜;陆斌海;毛淑光;

    在总结嵊泗军事遗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对原有军事遗迹的恢复整理、资源整合和改造利用,修建相应的馆、所、教育基地,从而保护军事遗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2010年04期 v.27;No.102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舟山论坛

  • 我国海岛经济价值分析及其开发保护策略——以舟山群岛为例

    王文静;任伟海;

    以舟山群岛为例,分析了海岛的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海岛经济价值随着效用的不断体现而得以增长。为充分利用海岛经济价值,应采取逐岛规划,分类开发;改善条件,加快开发;依靠科技,科学开发;着力修复,保护开发等对策,并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2010年04期 v.27;No.10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的实践基础——基于舟山市的个案研究

    姚会彦;

    近年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坚持科学发展、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的一个具体实践和制度创新,在众多基层管理中得到运用和推广。舟山是这一工作模式的肇始之地。在该模式中,"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的实施为其奠定了群众基础;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推行为其奠定了组织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0年04期 v.27;No.10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外语教学研究

  • 体验式英语写作课程开发策略研究与实践

    王金;蔡慧萍;李红英;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英语写作课程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语类、过程、数字化"为特征的体验式英语写作课程开发策略。该范式以网络为载体,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等维度进行创新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并促进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2010年04期 v.27;No.10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网络条件下高级英语交际教学初探

    柯飞;

    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学生信息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重视和采用有益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交际教学法。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支柱型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等,因此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法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交际教学法理论和高级英语课程特点为基础,探讨高级英语课堂中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并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说明以网络信息为支持,在高级英语课堂中应用交际教学法是可行并有效的。

    2010年04期 v.27;No.102 74-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口译初学者汉英视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刘晓丹;

    通过2009年3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一系列教学实验,本文考察了口译初学者汉英视译中中式英语的分布规律及其僵化特征,并结合中外口译培训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三角式教学法、双语思维转换训练等口译教学建议及相应的学生语言进修策略。

    2010年04期 v.27;No.102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澳大利亚任务型翻译教学

    程之扬;

    澳大利亚极具潜力的翻译市场,使澳洲高校形成了完整而规范的专业翻译教学体系。个案分析表明,澳大利亚翻译教学主要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其自主学习和研究翻译的能力。此外,在课程设置上,澳大利亚翻译教学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并重。

    2010年04期 v.27;No.102 83-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高教研究

  • 新时期普通高校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于志新;

    音乐欣赏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常规性课程,但新时期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目前还远远不能与它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相适应,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因此,我们应该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实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

    2010年04期 v.27;No.102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学生越轨行为控制策略

    陈烈荣;

    运用社会学理论对学生越轨行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

    2010年04期 v.27;No.102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社会责任研究

    宋金芹;刘萍;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以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责任,通过发展图书馆技术和数字化目录实现高质量的文献、信息、知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耳目、尖兵、参谋"的作用,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010年04期 v.27;No.102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体育研究

  • 海岛野外生存拓展项目产业化初探——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为例

    黄文浪;吕坤梅;褚文亚;

    海岛野外生存拓展项目作为一种新兴运动项目,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随着人们休闲方式日趋团队性、挑战性、亲近自然性,更多的人们参与到海岛野外生存拓展运动中来。本文通过对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的研究,就如何利用该基地促进海岛野外生存拓展项目产业化,使其走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究。

    2010年04期 v.27;No.102 99-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体育社会化研究——以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建设为例

    于立;黄永良;刘小虎;

    本文通过对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建设多元化资源的研究,提出在建设实验基地时所应考虑的问题,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出的多方位、多角度、跨产业的灵活变通,使基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实现高校体育社会化、多元化开辟新的途径。

    2010年04期 v.27;No.102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