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integral from [p(x)/(ax2+bx+c)~ (1/m)]dx能表为有限形式的充要条件及其待定系数(积分)法

    祝浩锋

    本文讨论积分integral from [p(x)/(ax~2+bx+c)~ (1/m)]dx(其中p(x)为x的n次多项式,n≥1,m>2,m∈n.a≠0,b~2-4ac≠0),得出该积分能用初等函数表示(称为能表为有限形式)的充要条件,进而给出了求integral from [p(x)/(ax~2+bx+c)~ (1/m)]dx的待定系数法.

    1997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四元数与旋转矩阵的关系及其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

    施开达,马利庄

    本文介绍了四元数的定义及性质,阐述了四元数与旋转矩阵的关系,并将四元数理论运用到计算机图形的旋转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1997年01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有限维与无限维线性空间某些性质的差别

    何日挺 ,王航平

    <正>本文说明有限维线性空间中有些性质在无限维线性空间中是不成立的,如在教学中注意这些问题,是很有益处的.(本文符号采用I)性质1 设W是V的真子空间,在有限维线性空间中,显然W的维数不能等于V的维数,即维V≠维W.但在无限维线性空间中却有这情况存在.例1.设F[x]是数域F上无限维线性空间.F[x]的真子空间:W={sum from i=0 to n(a_ix~(21))|γ_n∈N∪{0},a_i∈F},这里有维W=维F(X),且W同构于F(X).性质2 在有限维线性中间中,设V_1,V_2是V的两个真子空间,有结论:维V_1+维V_2=维(V_1+V_2)的充分必要条件是V_1∩V_2={0}.但在无限维线性空间中,却有情形,维V_1+V_2=维V,有V_1∩V_2≠{0}.例2 F[x]的真子空间:V_1=xF[x]={xf(x)|f(x)∈F[x]},{sum from i=0 (a_ix~(21))|γ_n∈N∪{0},a_i∈F}于是维V_1十维V_2=维F[x],但V_1∩V_2≠{0}下面着重说明一下,有限维线性空间有:性质3 设V是n维线性空间.A是V中任一线性变换,则下列命题等价:(1)A是可逆变换;(2)若Aα=Aβ,则α=β;(3)A~(-1)(0)={0},即A的核由一个零向量组成;

    1997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序列微分方程解的一致收敛性

    陈志勇

    本文讨论了序列微分方程的解一致收敛于其极限方程的解的准则,将此方法用于处理线性序列微分方程,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

    1997年01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ernoulli方程的推广

    祝浩锋 ,殷文伟

    本文给出一类广义Bernoulli方程可积的充分性条件,它是Bernoulli方程的推广。

    1997年0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也谈爱可尔斯定理的推广

    徐苏焦

    <正>[1]中介绍了关于两个正三角形的定理:爱可尔斯定理1 如果△z_1z_2z_3和△u_1u_2u_3都是正三角形,则线段z_1u_1,z_2u_2,z_3u_3的中点作成正三角形.爱可尔斯定理2 如果△z_1z_2z_3,△u_1u_2u_3和△v_1v_2v_3都是正三角形,以△z_1u_1v_1,△z_2u_2v_2,△z_3u_3v_3的重心也作成正三角形.[2]将这两个定理中的正三角形推广到同向相似三角形,即有:定理1 如果△z_1z_2z_3和△u_1u_2u_3是同向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则z_1u_1,z_2u_2,z_3u_3的中点作成与它们同向相似的三角形.定理2 如果△z_1z_2z_3,△u_1u_2u_3,△v_1v_2v_3是同向相似的三个三角形,则△z_1u_1v_1,△z_2u_2v_2,△z_3u_3v_3的重心作成与它们同向相似的三角形.[3]又将上述四个定理中的三角形推广到n边形,得到了如下的两个定理和两个推论:定理3 如果n边形z_1z_2…,z_n和u_1u_2…u_n是两个同相似的n边形,则z_1u_1,z_2u_2,…z_nu_n的中点作成与它们同向相似的n边形.定理4 如果n边形z_1z_2…z_n,u_1u_2…u_n和v_1v_2…v_n是三个同向相似的n边形,则△z_1u_1v_1,△z_2u_2v_2,…,△z_nu_nv_n的重心作成与它们同向相似的n边形.

    1997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题学杂谈

    徐祁详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亦发生了观念上的变化.现代化技术水平已作为选拨录用人的重要因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就是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个新的高潮.全面提高全民族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已是全社会的普遍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教育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母机,更需要在提高教师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上抢先一步,为各级行类学校培养合格的计算机教育师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计算机基础,其二是计算机应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是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前提.它主要由计算机基础知识、DO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与文字处理等内容组成.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内含不少的概念知识和操作技巧.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在内容安排和概念理解的教学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尝试,并以此与同行们探讨,以求指正.1.以等级考试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调整教学内容

    1997年01期 28-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线性量子力学的局限性和非线性量子力学的建立(二)

    庞小峰

    <正>2.宏观量子效应和非线性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我们对超导和超流系统作了深入和个全面研究,发现它们是一个真正的非线性量子力学系统,完全可用以上方程来进行描述.例如:在超导体中,描述超导电子的宏观量子波函数.满足上述的定态的NLSE.它在无外场时,可以表示为:(12)在电磁场中时它们遵从以下方程:(13)在含时非平衡状态系统中所遵从含时的GL方程.其中的一种形式为:(无外场)(14)和存在电磁场时的:

    1997年01期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存在(■)=εr关系的定理”的证明

    徐信洪

    <正>当已知电荷的空间分布规律,且设当空间为真空的电场强度为(?)_0,空间分布各向同性介质后的山场强度为(?),则存在介质的某些分布情况,能使(?)_0/(?)=ε_r在此,将这种介质的某些分布情况下,存在E(?)_0/(?)=ε_r关系,称为“存在(?)_0/(?)=ε_r关系的定理”.定理一:当电场空间充满任一种各向同性均匀介质时,则(?)_0/(?)=ε_r.证明如下:设空间的体电荷分布和面电荷分布规律为ρσ.当电场空间充满任一种各向同性介质时,则除面也荷分布所在面以外的其余空间,静电场方程的微分形式为(?)×(?)=ρ(?)×(?)=0且(?)=ε(?)=ε_0ε_r(?)在任一面电荷分布面∑_i处,静电场边界条件,即边界处的静电场方程式为σ_i为∑_i面上的电荷面密度,(?)_(i_t)和(?)_(i_2)分别为∑_i面两侧的(?),E_(i_1~t)和E_(i_2~t)分别为∑_i面两侧(?)的切向分量.若介质又是均匀的,且相对介电常数为ε_r,则由

    1997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匀变圆柱形磁场的感生电场的方向

    徐信洪

    <正>在半径为R的圆柱形空间存在着垂直于纸面且向里的均匀磁场(?)(如图1,表示圆柱形空间一个模截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且dB/dt为常数,求变化磁场激发的感生电场的大小和方向.这是一般电磁学教材中,在讨论感生电场时,必讨论的一个问题.对这问题的求解,一般采取以中心O为圆心,以r为个半径作一圆形回路,然后分析其对称关系,得出在回路上各点处的感生电场场强必是大小相等,方向与回路相切,最后通过(1)得到结果.初学者对回路上各点处感生电场场强大小相等,深信不疑,但对场强方向必与回路相切,感到疑惑.本文拟根据感生电场的性质,对此作一证明.首先证明回路上各点的感生电场沿轴向的分量为零.

    1997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磁流源双线传输线系统电磁场问题

    刘天惠

    探讨电流源双线传输线电磁场工程系统在磁流源系统中的对偶模型及物理实现,供研讨.

    1997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理想电源的“分裂”“合并”法解有关复杂电路

    黄赛娥

    <正>在《电工学》的教学中,大家知道,一个电压源可以变换成一个电流源,同样,一个电流源也可以变换成一个电压源.通过电源变换,使得复杂的电路变得简单,计算方便,但是,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之间是不能变换的.因此在含有理想电压源的电路在应用等效变换计算方法时遇到了困难.如果我们将理想电源“分裂”“合并”,即使理想电压源串有电阻变为电压源,使理想电流源并有电导变为电流源,则应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来分析电路的方法仍然适用于含有理想电源的电路.举例说明如下:例1.在下图一(A)中的T型电路中,求3.33K电阻中的电流I.

    1997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环反应立体选择规则的简易判断方法

    王如定

    <正>周环反应不同于一般类型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不受溶剂极性的影响,也不受酸、碱催化剂或引发剂的影响,反应是借助于热或光将能量传递给反应物而发生的.在整个反应历程中,不产生离子或自由基中间体,反应中旧键和新键的轨道形成一个环状过渡态,然后同时发生旧键的破裂和新键的形成.周环反应包括: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键迁移反应等.Woodward-Hoffmann在1965年创立了周环反应的立体选择规则,一般教科书都以π电子数和反应条件的关系来表示其立体选择规则.例如: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是:环加成反应选择规则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易直接看出其中的关系,因而只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本文以π电子数与前线轨道(FMO)的HOMO(最高占有轨道)、LUMO(最低空轨道)的能量及对称性和反应条件三者的关系中得出一种较为直观的表示方法,易于判断和掌握.

    1997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annich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金卫红

    <正>Mannich反应是以德国化学家Carl Ulvich Franz Mannich(1877-1947)的名字而命名的,由于此反应在医药和生物碱的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因而越来越被合成化学家所重视,并且伴随着人工合成药物的发展而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又对医药合成以巨大的推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最初的工作范围,反应几乎深入到了人类生活资料生产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炸药及推进剂的合成中的应用,合成出了数目繁多、性能优良的多硝基化合物,突破了炸药制造中仅用硝化反应的陈规,发展成了炸药合成化学这一分支学科,Mannich反应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Mannich反应的中间体曼尼希反应(Die Mannich Reaktion)亦称胺甲基化反应,是指一个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和甲醛(或其它醛)及氨或胺(通常是伯、仲胺盐酸盐)的缩合反应,反应结果得到β-氨基羰基化合物,常称为Mannich碱.

    1997年01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商榷

    王惠君

    <正>化学平衡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学习各类平衡(例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等)的基础.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对于一个可逆反应:aA(g)+bB(g) qG(g)+dD(g)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平衡浓度C_G~(eq),C_D~(eq),C_A~(eq),C_B~(eq)之间有如下关系:{C_D~(eq)}~d{C_G~(eq)}~q/{C_A~(eq)}~a{C_B~(eq)}~b=K即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浓度方次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方次乘积之比为一个常数.(浓度的方次为反应式中化学计量数)这个关系称为化学平衡定律.由此可见,平衡常数是化学平衡中最重要的数据,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是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是反应的特性常数.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式,恒温时,是一个不随浓度或压力改变而改变的常数.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亦可用气体的平衡分压来表示,例上例:

    1997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篮球假动作在攻防中的运用探讨

    赵开尔 ,袁仕兆

    通过观看国内外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分析归纳了假动作在篮球运动攻防中运用实例.其假动作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部分.其内容包括徒手和持球两方面组成,每个方面又包涵若干种类的假动作.从而丰富了监球技术内容,为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1997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践与思考

    赵开尔 ,鲍鸿章

    根据《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考核内容,结合新生体质的实际情况.我们调整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及身体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以我校95级新生一年的体育教学为例来分析教学效果和实施《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997年01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学地理教学进行素质教育之浅见

    史小珍

    <正>21世纪将是一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和创造者,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决定着我国在未来一个世纪中是否高智能、高科技、高水平管理以及高品德的社会.这就是说,时代向教育提出了素质培养这个严峻的问题.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是当务之急.而这里说的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以及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素质,是人的素质才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学校基本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地理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环境意识培养和科技知识熏陶方面,地理学科担负着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论”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生态观的教育,以《21世纪议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地理教育的中心目标的.这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面临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民地理素质及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确定的.因此,任何忽视中学地理教学,任意削减地理课时,降低教学要求等等做法都是没有理由的.另一方面,中学地理教学亦要转变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

    1997年01期 79-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二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可积浅探

    张军朝

    <正>本文对文[1]所提出的定理作一些改进,并由文[2]得到变系数微分议程的一种可积类型.定理1:若Riccati方程w′(x)+w~2(x)+q(x)-1/2(dp(x)/(dx))-(p~2(x))/4 =0,(1)有特解w_1(x),则二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y″+p(X)y′+q(X)y=f(x)(2)可积,且其通解为:其中C_1,C_2为任意常数.证明:作未知函数变换,则

    1997年01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素质的提高

    陈定梅

    <正>数学总离不开解题,多少年来的数学发展史证明了,解题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万能的方法.数学教学的质量在于数学的解题能力,而数学的解题能力实质是一个人的数学思维素质的反映,因而要提高现代数学教学的质量,就得想法如何更好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试加说明:1.高度重视概念、公理、定理的教学概念、公理、定理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人云亦云,照搬不误,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加以适当的调整、补充,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1997年01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