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虎丸与战后日本的鲁迅研究传统Ito Toramaru and the Tradition of the Study of Lu Xun in Postwar Japan
吴述桥
摘要(Abstract):
战后日本鲁迅研究在海外汉学中独树一帜,已经构成一个以"以鲁迅为方法"为鲜明特色的鲁迅研究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与战后日本对"近代"的整体性反思直接相关,有日本的亚洲主义思想基础。伊藤虎丸有着"以鲁迅为方法"的方法论自觉,他对鲁迅的研究构成对"竹内鲁迅"以来日本鲁迅研究传统的"超克"。但正如伊藤虎丸自己所总结的,日本鲁迅研究"外行"逐渐成为"专家",这一历史悖论也提醒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学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整体性;鲁迅;伊藤虎丸;日本;亚洲主义;超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吴述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吕周聚,藤井省三.日本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藤井省三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辑刊,2017(3):149-154.
- [2]伊藤虎丸.鲁迅与终末论——近代现实主义的成立[M].北京:三联书店,2008.
- [3]诸葛蔚东.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M]//战后日本舆论、学界与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4]竹内好.近代的超克[M].李冬木,赵京,孙歌,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 [5]刘伟.“竹内鲁迅”与战后日本鲁迅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71-77.
- [6]伊藤虎丸.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M].李冬木,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 [7]孙歌.序言:思考的习惯[M]//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
- (1)竹内好将“近代的超克”说成是“思想形成之最后的尝试,而且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见竹内好:《近代的超克》,李冬木,赵京华,孙歌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54页;孙歌将之比喻为“不惜在带有右翼色彩的日本民族主义和亚细亚主义思潮中‘火中取栗’”,见《序言:思考的习惯》,《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