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现代性文学”:中国新文学发展的智性选择Sub-modernity Literature and Intellectual Choices of China’s New Literary Development
倪浓水
摘要(Abstract):
在现代性文学和传统性文学之间,存在着一种"亚现代性文学",即"中国民族性与世界现代性结合的文学"。它体现为以鲁迅为代表的有意进行中西方文学结合的创作实践;由林语堂所开启,张爱玲、王安忆等人所继承发扬的现代都市文学;以周作人、余秋雨等为代表的文化性文学和以萧红、郁达夫及后期余华、阿来等当代作家为代表的个性化文学这样四个方面。"亚现代性文学"是中国新文学自身发展的智性选择,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的价值观和读者的审美诉求,具有独特的美学品质。
关键词(KeyWords): “亚现代性文学”;历史传承;美学品质;智性选择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倪浓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贾浅浅:《萧红小说的言说方式初探》,《唐都学刊》2005年第2期。
- [2]刘锋杰:《论张爱玲的现代性及其生成方式》,《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
- [3][4]施萍:《“革命”,非“革命家”——论林语堂的知识分子立场》,《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 [5]陈侗,杨小彦选编:《与实验艺术家的谈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402页。
- [6]参见拙著:《“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叙事变革的价值定位和前景期待》,《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 [7]转引自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附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 [8]甄梁:《毛泽东对鲁迅的推崇》,《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
- [9]转引自李怡:《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