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海洋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动因对比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mpetus on Marine Construction in the Ancient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the 21st Century
邵雪婷
摘要(Abstract):
古代中国的沿海先民创造出并不逊色与地中海的海洋文化,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囊括东海、南海在内的完善的环西太平洋海洋文化圈。但中国的海洋开发与文化的繁荣发展并未延续,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被边缘化于世界海洋时代之外。新时期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成为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从多角度探析古代中国海洋性丧失的原因,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动因做对比分析。
关键词(KeyWords): 古代海洋航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动因;对比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邵雪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比如汉张骞凿空西域,唐玄奘求法西行等。
- 2 《太平御览》卷七七一。
- 346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44-46,44-46,63-66页。
- 5 [日]桑原骘藏:《蒲寿庚考》,中华书局出版社1954年版,第96-100页。
- 7 [苏联]约.彼.马吉多维奇:《地理发现史纲》,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64-65页。英、法等对北美加拿大纽芬兰一带拓殖,是为了获得那里的鳕鱼、鲱鱼。
- 8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卷五第五篇“政变后之关系”第一章“论中国之将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7页。
- 9 比如明代航业巨子蒲寿庚受到政府的排挤。方豪:《中西交通史》,第十五章明代中叶之中西交通与华侨之拓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 10 [英]约翰·达尔文:《帖木儿之后——一四○五~二○○○年全球帝国史》,黄中宪译,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70页。“内亚”即指传统汉人居住区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地。
- 11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3页。
- 12 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中期“安史之乱”、唐末五代军阀混乱及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等。
- 13 李山:《中国文化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 14 明初洪武年间实施海禁,永乐年间海禁松弛并进行下西洋的浩大航行,永乐后海禁强化,正德年间海禁废弛,嘉靖年间申严海禁,隆庆年间海禁开放后至明末废弛。
- 15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为耕,望海谋生,十局五六。内地贱菲无足重轻之物,载至蕃境,皆同珍贝。
- 16 柳诒徵:《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49页。
- 17 比如罗马教廷禁止教徒进祠堂行礼,而在清代儿童入学必须拜孔子。
- 18 本部分只对古代和现代的官方海洋建设的动因作对比。
- 1920杨保筠:《新海上丝路并非要恢复“华夷秩序”》,《中国海洋报》2014年5月19日,第3版。
- 21 邹立刚:《中国-东盟共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39-45页。
- 22 周方银:《海上丝绸之路体现大国担当》,《人民日报》2014年6月27日,第005版。
- 23 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4期,第1-8页。
- 24 蔡鹏鸿:《为构筑海上丝绸之路搭建平台:前景与挑战》,《当代世界》2014年第4期,第34-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