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布袋戏的盛衰变迁及其原因On the Causes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Zhoushan Puppet Show
毛久燕
摘要(Abstract):
布袋戏是舟山现存唯一的传统戏曲形式,兼具娱人和娱神二大功能,至今仍活跃于民间。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结合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考察并分析布袋戏的盛衰变迁及其原因,即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与政治、社会环境有关,也与艺术本身的特点及顺应时势、迎合民众欣赏趣味的自发性变革有关。
关键词(KeyWords): 舟山布袋戏;还愿酬神;盛衰;转型;传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舟山群岛布袋木偶戏的民俗学调查和研究”(编号:18NDJC217Y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毛久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孙楷第.傀儡戏考原[M].上海:上杂出版社,1952.
- [2]丁言昭.中国木偶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 [3]李昌敏.湖南木偶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 [4]江武昌.台湾的傀儡戏[M].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
- [5]沈继生.晋江南派掌中木偶谭概[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 [6]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上、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 [7]徐兆格.平阳木偶戏[M].香港:天马出版社,2005.
- [8]黄少龙,王景贤.泉州提线木偶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 [9]张军,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石阡木偶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
- [10]杨思好.苍南单档布袋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 [11]細井尚子.廟宇·廟祝·人形戯─中国泉州東嶽廟·城隍廟─[M]//芸能の科学25.东京:东京国立文化財研究所,1997.
- [12]山本宏子.中国泉州“目連”木偶戯の研究[M]福岡:春秋社,2006.
- [13]馬場英子.浙江省舟山の人形芝居―侯家一座と“李三娘(白兎記)”[M]东京:風響社,2011.
- [14]中野泰.木偶戯とその非物質文化遺産化[M]//福田アジオ.中国江南山間地域の民俗文化とその変容.内资料部,2011.
- [15]鈴木正崇.中国福建省の祭祀芸能の古層―「戯神」を中心として[M]//国際常民文化研究叢書7-アジア祭祀芸能の比較研究-.神奈川:神奈川大学国际常民文化研究机构,2014.
- [16]葉明生(道上知弘訳).閩南傀儡戯と閩南人の社会生活との関係[M]//野村伸一.東アジア海域文化の生成と展開.东京:風響社,2015.
- [17]叶明生.中国傀儡戏史(古代、近现代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359.
- [18]张坚.舟山民俗大观[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9:34.
- [19]李世庭.失传的舟山木偶戏“下弄上”[N].今日定海,2017-04-14(3).
- [20]孙峰.牛津大学所藏定海古籍面世,这种英语竟起源舟山方言[EB/OL].(2018-05-23)[2022-01-06].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GKLMOO0514AC49.html.
- [21]陈妮.湖南木偶戏造型的创新与演变[J].艺海,2020(4):13-15.
- [22]萨巍芳.利用电视媒体,传承戏曲艺术——以漳州布袋木偶戏为例[J].艺苑,2013(3):46-47.
- [23]孙灿芬,郭雅莹.木偶戏与南派武术结合,泉州探索旅游“文化团餐”[N].泉州晚报,2017-09-30(3).
- [24]孙大志.“非遗”传承,政府不能缺位[J].人民论坛,2018(32):140-141.
- ①陈训正,马瀛纂修:《定海县志》册五方俗志第十六“风俗”篇,民国十二年(1923)线装本,第42页。
- ②堕民是指元明清时浙江绍兴及属县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平民,他们不得与一般平民削籍和通婚,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杂役等事,也有很多以剃头、演戏为职业,又称“丐户”或“乐户”。
- ③⑥⑧定海布袋戏艺人侯惠义讲述于2005年3月。
- ④六横岛民周纪根讲述于2013年3月。
- ⑤潘瀚涛为现舟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岱山木偶戏调查实录》成稿于2004年9月,未刊。
- ⑦普陀布袋戏艺人郑明祥讲述于2013年8月。